孙禄堂先生曾言,欲成“神仙”,首先必须精通劈拳。作为五行拳之首,劈拳起源于三体式站桩,练习这一拳法是进入拳术的基础之道。站三体式时,首先要调整二十四法,借助前三后七的单重练法,启动人体的先天开关——阴跷穴(即中医所称的会阴穴)。通过锻炼这一穴位,直到阴跷跳动、全身产生震动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,方可进入更深层的修炼。
劈拳的奥义,便是通过体内阴跷的激发,带动气息的升降,调动上下气流,以达到劈物的意境。
一、劈拳的五行与脏腑关联
劈拳属于五行中的金,其形象为斧。金属的锋锐和劈砍之力,恰与劈拳的动作相契合。五脏之中,劈拳与肺相应,因肺属金,而肺经为手太阴,居十二经之首。劈拳的力量与肺经相合,气息的调动与肺气的调顺息息相关。
肺气的和润关乎身体健康。若肺气不顺,便容易生病,拳术的修炼也会受到阻碍。因此,练习劈拳,不仅能增强肺气,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,特别是在秋季养肺的时节,效果尤为显著。
二、劈拳的练法要点
姿势
练习时,目光应直视前方或略微向下,双手放于前,头顶向上顶,胸部宽展,小腹鼓气,臀部向前挺,膝部略屈,双胯紧夹。
展开剩余78%步法
步伐要随手势前推,步伐如箭,直且迅,脚底紧贴地面,足趾紧扣。步幅根据身体的长短来调整,前腿要有前进的意图,同时要含有后扣之力;后腿虽然不前进,但亦有推前的动力,形成前后夹击之势。大步前进时,要通过后脚的垫步,确保两足之间的稳定,避免失衡。
手部动作
收回手时,要用力屈指,如同拉重物般,收至胸前。掌心转为拳心,后拉时掌心含有下压之力,而前伸时,拳的力量则包含上挑之势。拳与掌的转换要自然流畅,发力时要恰到好处。
三、劈拳的劲法特点
劈拳注重整体发力,全身协调一致,动静合一。左手钻出时,整个身体会有微微的回缩,再通过展发释放力量,力道并非仅由手臂传递。后手的劈砍,则是通过腰脊的扭动,加上前后手的相互作用,产生强大的击打力量。
发力细节
劈砍时,腰臀微屈,带动整个身体下沉,劈力沉实有力,宛如全身共同发力向前推进。随着身体的移动,手部的轨迹呈弧形,力道通过身体的前移传递到手上。
起钻落翻
双臂翻转,劈出的力量通过三节劲传递到手臂,腕掌翻转180度,形成一个小弧度的抛物线,迅速而富有穿透力。正确的发力方向是前微下方,若过度向下则不稳,若偏上则力道浮薄,容易被对方借隙反击。
螺旋劲
小指翻转,前手的拳如同螺旋般由内向外发力,旋至小指一侧,肘部下坠并保持内收,形成形意拳的“拧裹劲”。后手劈时,亦需保持内旋的螺旋劲,肘部不应外展,确保身体的防护和力量的集中。
桩与拳的关系
劈拳的训练中,桩与拳是密不可分的。站桩时保持不动,而一旦开始出拳,则即为动作的展开。
四、劈拳的呼吸与养生
呼吸特点
劈拳的练习,不单纯依赖呼吸,更注重气的调动。初学时,需在宽阔的空间中练习,呼吸放松、顺畅,动作和气息配合得当。随着练习的深入,气息将愈加绵长,精力充沛,手部动作激发全身,渐入内家拳的高级呼吸状态。
练法功效
出手时,拳并非全力挥击,而是保持适度的放松,回手时则有意识地将手指内收,增加内劲的积累,养精神、长劲力。在练习时,身体应保持稳定,特别是后背的劲力需要保持紧绷,避免松懈。
五、劈拳的练习阶段
刚柔劲的练习
孙老先生曾教导,劈拳从柔劲开始。初学者应以刚劲为主,柔劲为辅,交替练习。刚劲气少力多,柔劲气多力少,通过这两者的交替,可以更好地掌握拳劲的撕裂与协调。
进阶练习
初练时要专注于身体的束展和放松,手臂如同画圈,步伐稳健,不求快速,避免动作生硬。练习的目的是感受劲力的流畅与舒展,掌握整劲之后,再着手练习步伐与力道的结合。
练法与打法的区别
练法如推山,要求缓慢而坚定的力量;打法如挥斧,需具备迅猛、果断的力度。劈拳的关键在于后手的发力,正如拳经所言,“如同撕绵”,这正是劈拳劲力的内在要求。
六、秘诀与注意事项
养生功效
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,隐疾或慢性疾病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,练习劈拳可以通过调息来消除这些问题。尤其是四十岁之后,脏腑功能逐渐衰退,练习气息调整可以有效补充体内的能量,恢复健康,确保习武的基础。
站桩与休息要点
在练习站桩时,要避免低头,眼睛应略微上视。上视可以促进阳气的泄放,避免阴火上升,防止头晕目赤。舌尖轻顶上腭,口腔内自然生津,并将其送至丹田,这也是炼精化气的重要方法。
温馨提示:练习劈拳时,应根据自身情况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,辩证思考,不盲目跟从他人经验。愿大家练习顺利,拳艺日渐精进!
发布于:福建省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