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30日,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鹏城实验室举行。大赛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,吸引了全球5060支参赛团队的5346名选手报名参赛网上配资114,最终31支队伍脱颖而出,参与现场总决赛。
据了解,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由鹏城实验室主办,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(英文简称“AITISA”)承办,华为、中国移动、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协办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,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,AITISA联合秘书长张伟民,华为、中国移动等协办单位代表,鹏城实验室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大赛竞赛委员会专家、决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等共同出席了当天的颁奖典礼。
以赛为媒:科学竞赛助力技术发展
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创办于2019年,始终以“立足国际视野、聚焦前沿难题”为宗旨。本届大赛围绕真实产业难题发布赛题,总奖金超过200万元,吸引了来自美国、德国、新加坡等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,当中既包含来自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等顶级科研院校的研究型人才,也有来自字节跳动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创新者。
据统计,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举办五届以来,已累计吸引近3万支团队参与,多项成果已转化为产业应用,进一步彰显了大赛对技术发展的催化价值和桥梁作用。
创新赛道:勇攀前沿技术高峰
大赛秉持“以赛促研”的核心理念,精准锚定产业痛点,设立“AI+图像编码”“AI+增强视频质量评价”“AI+数智创新”三大赛道。其中,“AI+增强视频质量评价”赛道,针对国家超高清产业和增强算法需求,首次开展面向4K超高清增强视频的质量评价赛题,推动国家超高清产业发展;“AI+图像编码”赛道,探索高压缩率、低复杂度、可泛化的AI图像编码算法,推进AI图像编码的落地应用;中国移动动感地带“AI+数智创新”赛道,发布“AI+数智空间”“AI+数智人能力及客服应用”赛题,深度挖掘前沿技术在3D数智人领域的应用潜力,助力数字内容和数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创新。
来自武汉大学的AICoder团队获得“AI+图像编码”赛道一等奖,团队成员感言,“通过参与大赛,既可以与来自各个高校与业界的伙伴同台竞技,也可以有效检验团队能力。通过大赛提供的机会,我们将努力成为能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。”
产学研共振:大湾区创新生态的“鹏城实践”
据了解,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依托鹏城云脑II的算力与OpenI启智平台的开源生态,深度融合创新资源,众多龙头企业和创新载体也积极支持大赛。
其中,华为通过技术优势为大赛顺畅举行全程护航,中国移动提供真实场景与产业命题,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则助力技术成果转化,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提供了相关的学术支撑,共同构建起“政产学研用”的融合创新闭环。
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、咪咕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兼北京研究院院长李琳表示,中国移动动感地带“AI+数智创新”专项赛,致力推进技术创新、场景落地、解决行业难题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,通过“技术+内容+场景”深度融合,为千行百业提供可落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“大赛不仅是技术的竞技场,更是产业升级、科技进步的加速器。”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表示,这种协同创新生态,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的缩影。
以赛引才、以赛促研、以赛促产,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网上配资114,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不仅勾勒出中国AI发展的现实图景,更以开放的姿态为智能时代写下“鹏城”注脚。
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